董宇辉看上的,不是俞敏洪的7个亿
俞敏洪又当起了英语老师。
前段时间,他在山西五台山直播,偶然发现景区指示牌上的英文翻译错误,职业习惯使然,他当场上起了英语课。
【资料图】
恍惚中,俞敏洪似乎又回到了多年前英语老师的身份。
下一秒,屏幕上跳出的产品链接、滚动的评论将他拉回了现实。
图源:网络,下同
这次活动是东方甄选设立的新项目——东方甄选看世界,在山西文旅局的支持下,俞敏洪带领团队前往山西各个景点直播,为当地的文旅产品和农产品带货。
直播预热时,董宇辉推出的关于山西文化的文案就已经火出了圈,网友连连称赞其文案天花板。
这场直播持续了六天,短视频播放量超过6亿次,带货销售额达1.3亿元。
活动结束,俞敏洪撰文特别感谢了董宇辉,“正是宇辉的加入,使得一上来人气就特别旺”。
图源:山西日报
时至今日,董宇辉的热度依旧不减,抖音粉丝已经高达一千多万,他的一举一动甚至直接关系到新东方的股价波动。
前不久,东方甄选对员工发放了价值7亿多的股权激励,值得一提的是,俞敏洪将更大的比例留给了雇员。
外界认为俞敏洪此举是在留人,尤其是要留住董宇辉。
一时间,董宇辉是否会出走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但风暴中心的俞敏洪却出奇地平静:
“如果一个人觉得在新东方发展,从收入到平台已经受限了,他想出去,我们不会反对。”
图源:央视网
董宇辉的爆火,离不开俞敏洪
事实上,董宇辉曾经差点离开新东方。
2021年7月,一纸政策下达,中断了董宇辉的教师梦。
董宇辉告诉人事,他想要离开。
CEO孙东旭劝他留下:“你留下来,我们一起奋斗。天亮的时候,就能看到光。”
当老师时,董宇辉觉得自己的价值是在影响年轻人,他们长大会进入各行各业,进而造福社会。
现在转型农产品直播带货,意义又是什么呢?
俞敏洪提出的设想是,新东方把农户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卖出农产品:“农民稍微挣点钱,是不是更多贫困学生就能够上得起学?”
农村出身的董宇辉被打动了,决定留下。
然而,这个得以留住董宇辉的理由却让俞敏洪被嘲笑了。
在董事会上,俞敏洪提出转型农产品直播带货,话音刚落,所有人都笑了,身边人都在劝他不要做。
外界也尽是不看好的声音。
有媒体评论他在赚快钱;投资人黄怒波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撰文《认怂吧,敏洪老弟》;当当网的李国庆直播翻车后,提醒他“别把前世英明搭进去了”......
图源:央视网
在一片反对声中,俞敏洪义无反顾地踏进了直播间。
为了转型成功,俞敏洪反其道而行,破天荒地开辟了知识型直播带货的新赛道。
这可能是直播界最特别的销售了——
主播没有销售额要求。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没有压力地带货,缓缓地输出知识。
图源:央视网
这可能也是最人性化的直播间了。
众所周知,直播带货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坑位费,头部主播的坑位费往往高达上百万。
而东方甄选直播间所售的产品,全都没有坑位费。
并且,俞敏洪承诺,东方甄选永远不会设立坑位费。
图源:央视网
这意味着东方甄选可以最大程度掌握产品的话语权,不会为了不合格的产品欺骗消费者,违背自己的良心。
不谈销售额、不谈坑位费,俞敏洪守住了知识分子最后的尊严。
由此,讲台上的老师才愿意说服自己,走进直播间。
转机发生半年后,董宇辉“铁锅煎牛排”的直播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一夜之间火出圈,“东方甄选”账号的粉丝在十天之间涨了一千多万,新东方的股价也跟着暴涨。
在大家兴奋之余,俞敏洪却波澜不惊:
“因为新东方火爆过无数次了。”
图源:央视网
徘徊在现实和理想之间
相比俞敏洪过往所经历的几番大起大落,东方甄选的火爆的确激不起涟漪。
俞敏洪第一次爆火时,他高兴得两天没睡着。
那时他已经从北大辞职,借着北大老师的头衔,他创办了一所以出国考试业务为主的培训机构,学校周围的电线杆上全是他贴的广告。
一开始招不到人,大半年才招到80个人,俞敏洪就拉着老师办了几场免费演讲,第二天,招到1000多人,收了20万的报名费。
图源:央视网
本来没钱的他瞬间变成了富翁,那个晚上他光点钱就点到了凌晨3点。
俞敏洪的培训机构彻底火了。
图源:央视网
正逢留学热,俞敏洪站在时代的风口上,狂揽上千万。
在堆成山的人民币面前,俞敏洪放弃了留学梦。
此时,千万身家的他终于在北大的同学面前抬起了头,他出国邀请大学同学王强、徐小平一起加入,新东方的三驾马车由此组成。
王强负责教学,徐小平负责咨询业务,俞把关所有,三人各司其职,新东方逐步壮大,到2000年时,新东方已经占据了北京约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
这段挥洒汗水全情投入的岁月,一直被三人所铭记怀念。
徐小平退出董事会后,还常常梦见大家一起创业的时光,他称自己“50岁高龄做着15岁的梦”,他自豪于创办新东方时的那份少年般纯真的情怀。
俞敏洪也说过,新东方是一群有梦想的人靠着情怀做起来的。
那时,俞敏洪的梦想是成为斯坦福那样的人,“弄一块地造一个大学,把一辈子的钱弄进去,最后变成一个顶级名牌大学”。
多年后再谈起英语到底意味着什么,他笑着说:
“后来变成了我一个赚钱的工具了。”
终究,少年情怀败给现实。
新东方发展初期,俞敏洪将母亲和亲戚安排进了公司,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局面渐渐失控,王强、徐小平和他家人之间矛盾频发。
俞敏洪夹在中间试图去平衡,反复妥协退让,不惜放下尊严。
2001年,徐小平和王强递上辞职信,逼俞敏洪将家人清出公司,俞敏洪不得不狠下心发布规定:“直系亲属一律不得进入新东方。”
得知消息后,李八妹跑到公司门口,当着上百人的面,对着俞敏洪破口大骂。
王强和徐小平让俞敏洪硬气一回,结果俞敏洪走出门,“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李八妹之后半年没给俞敏洪做过饭,感觉他不是自己的儿子。
亲情破损之后,是友情的裂痕。
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剧本是徐小平写的,在首映礼上,他们笑称:“我们三人打架,打得比电影里凶多了。”
随着新东方规模扩大,三人之间因为复杂的利益纠葛矛盾愈深,俞敏洪为此还患上了轻度躁狂症,在多伦多出差时,他站在20层房间的窗户前,一度萌生了想要跳下去的想法,最后在零下20度的夜晚,他出去走了三个多小时才缓过来。
这场激烈的内斗,直到徐小平、王强接连退出董事会才就此罢休。
新东方上市后,现实也带走了他的理想。
上市之前,俞敏洪思考的是如何提升教育质量,上市之后,变成了“用什么办法,让我的收入增加,让我的利润增加,让投资者高兴,让股票的价值提高”,他有些后悔上市。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俞敏洪还是选择拥抱资本。
资本冲入之后,在线教育领域涌现出各种不靠谱的商业模式,问题重重,乱象丛生。
马云当初说的那句话,一语成谶:
“百年之后教育在,新东方不一定在。”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俞敏洪当初放在账上的几百亿现金有了用处,退学费、遣散员工,还将价值五千万的八万套桌椅捐赠给了贫困山区。
人人都在称赞俞敏洪的体面。
其中也不乏有人推测,俞敏洪捐赠桌椅是为了后续转型造势。
但其实,俞敏洪没想那么多,他写文说:
“这种捐赠像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思考,不为了获利,也不一定为了长远,只是当下单纯的想,我还能再做些什么。”
“我的理想主义没有消失”
作为一个商人,俞敏洪并不避讳商人重利的那一面。
早在大学,他就已经认清了现实。
那时,他爱写诗,梦想着成为一个诗人。
大三那年,他创办了一本诗刊,搜集大学生优秀的诗歌作品来出版,用自己的钱印刷,结果做了两期钱就没了。
毕业后的某一天,他突然将自己写的诗句全都扔掉,决定再也不写诗了。
当时他已经成家,在北大任教的工资不足以养活家庭,他不得不拎着书包到处代课,“这对于一个大学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差的形象”。
刚刚步入社会,俞敏洪就已经败在现实面前:
“我没有放弃我青春时期的梦想,但是我的梦想变得现实,因为我知道当你在家里过的连锅都揭不开的时候,你写多少诗都是不能把你救过来的。”
但“不写诗不等于理想主义消失”,他在诗歌中怀有的浪漫也延续到了现实中。
在新东方不断发展壮大的期间,他一直没放弃过做公益。
每年,俞敏洪都要奔走于乡村田野间的村小,询问他们有什么困难或需要帮助的地方,给他们捐了很多钱。
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将新东方的优质教学资源输送到乡村,于是就有了新东方的“双师课堂”,通过互联网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贫困地区的学校。
为了鼓励新东方的老师去支教,俞敏洪承诺支教两年的工资不低于在新东方的收入,回来还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但公益事业是没有终点的,从前那种被现实所迫的压力又朝他涌来,“自己做的那点努力就像一滴水进入沙漠”。
俞敏洪很清醒,理想做得越大越需要现实兜底,所以他无法放弃商人的身份:
“新东方正在巨大的商业竞争网络里,如果新东方本身没有在商业竞争中胜出的话,后面的事情就免谈了。”
俞敏洪曾说过:“像我的个性,原则上应该做企业做不成的,幸亏我是在教育行业,如果我做别的行业,估计做不成。”
他不敢开人,这让王强无法理解。
王强从国外回来办的第一件事,不是教学,而是帮他开人,经过三个小时的唇枪舌战,那人最后还要发问俞敏洪,“王老师的意思是你的意思吗?”俞敏洪说“是”,他才终于走了。
在合伙人中,俞敏洪始终没有绝对的领导权。
王强和徐小平从不会叫他俞总,见面就是“老俞,你太土了”,批评时毫不客气,极尽人格打击,像什么“目光短浅”“没有战略思路”“就知道闷头干活”,气急了还骂他土鳖,徐小平更是以批评他为乐趣。
但俞敏洪不会反击,也不会记仇。
徐小平离开新东方4年后,还给俞敏洪写了一封几千字的信,指出新东方的问题。
收到信后,俞敏洪在上百人的高管会上朗读全文,还号召大家向徐小平学习,敢于对CEO提出挑战、提出质疑。
他本人的性格也融进了新东方的血液中。
2012年,美国浑水公司企图做空新东方,差点让新东方退市。
俞敏洪一句“新东方从来没有做过假账,这是我的底线”,让马云、柳传志等一众企业家心甘情愿地为其拉回股价。
如今,新东方能转型成功,也得益于俞敏洪曾固执地在账上储存的一笔利率极低的现金。
正是俞敏洪有些笨拙的真诚,才得以让他一次又一次在危难之际托举起新东方。
每一个怀有理想的人都值得尊敬
俞敏洪怕不怕董宇辉出走?
回看新东方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董宇辉”离开了。
新东方在业界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教育界的黄埔军校”。
起因是从新东方出走的很多人都成为业界的名人,例如:高途的陈向东、朴新教育的沙云龙、新航道的胡敏、一起教育的刘畅、比特币首富李笑来、锤子科技罗永浩......
所以,对于员工的离开,俞敏洪向来是看得很开,“新东方是以培养往外输出的人才为荣的”。
图源:央视网
从某种角度说,留住董宇辉的真正原因是,他和俞敏洪是一类人,他们内心都有对理想主义的追求。
在外界讨论董宇辉是否会出走时,大多都是站在薪资的角度谈,忽略了董宇辉本身对金钱的欲望。
董宇辉早在新东方当老师时就有教培公司开出高薪挖他,但他拒绝了,“我是一个物质欲望很低的人,不是只为钱活着,你万一不喜欢那里工作氛围呢”。
而他选择成为老师也不是因为钱,而是能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人,每次上课转过身,面对许多双闪着光的眼睛,他总是会很感动。
更重要的是,董宇辉理解俞敏洪向现实妥协的那一部分。
他的社交平台时不时就收到私信,有农民求助他说农田减产,卖不出去。
东方甄选的初心是助农,但董宇辉明白,实现它“必须得是商业手段”。
图源:央视网
因为“企业发挥社会价值的前提也是活着,个人创造社会价值的前提也是活着,只有存在才有创造社会价值的机会”。
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是不存在的,任何理想的实现都需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上。
在这个理想稀缺的时代,董宇辉和俞敏洪难能可贵的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过,无奈向现实妥协过,他们内心始终有一处地方是留给理想主义的。
相比做主播,董宇辉还是喜欢当老师:
“如果有天东方甄选离了我不受任何影响,我身体也实在扛不下去了,存款也够过正常的生活,我可能会找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去支教。”
和董宇辉不谋而合的是,俞敏洪61岁生日时,规划了自己未来十年想做的事情,其中有一条是:
“希望能够继续为山区和农村地区的孩子们,在教育上助一臂之力,让他们中更多人走出偏僻和闭塞,走向广阔的世界和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