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的历史,比你想的要沧桑
1965年,美国的约翰逊在论文《触摸面板:一种新的电脑输入设备》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触摸屏的概念。
两年后,他将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块电容式触摸屏。
这块触摸屏的主体是一块复合玻璃,内表面涂有一层名为ITO(Indium Tin Oxides)的金属氧化物,四角有四个电极。
(相关资料图)
这是一块笨重但令人耳目一新的屏幕:无论手指头点到哪里,屏幕就会在该处发出亮光。
这个触摸屏初代机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它只能计算一个手指头的位置,也不能感知接触时的力度。
偶然的发现
正是由于电容式触摸屏的这个缺点,这项发明最初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到1970年美国的塞缪尔·赫斯特发明了更加灵敏更加智能的电阻式触摸屏。
说起电阻式触摸屏,它的诞生其实只是一个偶然。
1971年,塞缪尔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在用范式加速器研究原子时,为了高效记录粒子击打屏幕后发出亮光的位置,制作了一种能将图像数据数字化存储到感应平板的教学工具。后来他受到教学工具启发,不断完善技术才有了电阻式触摸屏。
和电容式触摸屏一样,他们也用到了ITO金属涂层,不同的是他们将这层金属涂在一张容易按压的薄膜上,当用手指头或别的什么东西触碰它时,该位置的金属涂层就会接触到后面的导电板,带来电流的通行。
它的优势在于,它不要求接触物一定要自带电流,一根木头或者一只塑料棍均可。同时按压位置的电流大小与按压力度相关,可以记录不同力度的按压。
触摸屏的推广
最初触摸屏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被推广,只应用于美国军方。
1993年,电阻式的触摸屏被用到了苹果掌上电脑Apple Newton上。
后来,乔布斯又用iPad重新定义了平板电脑的概念。
接下来,iPhone手机的横空出世,让以触摸技术结合各种应用软件的智能产品开始逐渐商用化。
与传统输入设备相比,触摸屏将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设备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一改键盘鼠标的繁琐和笨重, 给用户带来全新的玩法。
正是这种轻松又直截了当的人机交互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只要用手指轻触屏幕就能实现各种操作,使触摸屏迅速成为极富吸引力的全新多媒体交互设备。
现如今,触摸屏早已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零售业、公共信息查询、多媒体信息系统、医疗仪器、工业自动控制、娱乐与餐饮业、自动售票系统、 教育系统等等众多领域。
未来发展趋势
原本处于边缘地带的触摸屏技术就这样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它的发展并没有就此止步,技术的迭代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革新势必会继续不断刺激着触摸屏技术的发展。
更高的柔性、清晰度
人们对于触摸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从透光性差到透光性良好。人们把电子纸技术应用于电子报纸、电子书、电子表等等领域,使用户越来越体会到电子产品的便携性和趣味性。
屏幕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
电阻触摸屏和电容触摸屏中均会用到ITO材料,这种传统材料未来也渐渐被金属网格、纳米银丝、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石墨烯等材料替代,其中金属网格和纳米银丝的导电性都优于ITO,屏幕将更坚固耐用、反应速度更快、更易于操作。
多点触摸技术
多点触摸在同一显示界面上的多点或多用户的交互操作模式,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手机图片放大与缩小,便可以利用两点触摸来实现。用户可以通过双手单击、双击、平移、按压,滚动以及旋转等不同手势进行操控。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电产品使用这项技术,未来将会出现一些更易于控制,更具有人性化的电子产品。
总之,信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更新与迭代。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出多功能化,多样化,大屏化的趋势,且以更为直观、形象的形式服务于用户。
未来触摸屏将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甚至是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
好的,今天的知识就到这里了,小伙伴们,如果想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